伊朗核问题近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迹象,显示出伊朗在相关问题上态度有所变化,但这并非是哈梅内伊单纯的“妥协”,更多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一种战略调整。具体迹象如下:伊朗表态愿意签署新核协议:2025年5月15日,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·沙姆哈尼宣布伊朗愿意与美国签署附加条件的核协议,以换取全面解除经济制裁。沙姆哈尼表示,只要伊朗的核心诉求得到满足,协议可“立即签署”。伊朗的条件包括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,承诺不发展核武器,销毁武器级高浓缩铀,限制铀浓缩至民用水平,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面监督。内部存在不同声音推动妥协:伊朗国内改革派势力有所动作,前总统鲁哈尼派系近期频繁发声,要求“用核让步换经济复苏”。议会内部流出的一份秘密报告显示,85%议员支持有条件解除制裁,即便付出核计划缩水的代价。这反映出伊朗国内在经济压力下,对于通过核问题妥协换取经济改善存在一定的支持基础。核设施遭袭后态度转变:美以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后,伊朗核设施受损严重,但仍保留了重启核计划的基础。伊朗高层此前多次强硬表态不会放弃核计划,并暂停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。然而,后续伊朗又出现了愿意谈判签署新核协议的相关表态,态度上有一定的转变。美国态度有所松动: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迹象。2025年5月11日谈判后,美国代表提出伊朗把浓缩铀的纯度控制在3.67%以内也行,这相较于之前要求伊朗彻底弃核,包括拆除民用核设施等态度,有了一定的松动,为双方谈判留下了一定空间。这些迹象显示伊朗在核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哈梅内伊并非是无原则的妥协。从伊朗角度来看,经济压力是促使其愿意谈判的重要因素,美国长期的制裁导致伊朗通货膨胀、失业率飙升,国内局势面临一定压力,通过谈判换取制裁松绑,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和社会局势。同时,伊朗保留了民用核技术,其核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仍在,未来仍有一定的战略回旋空间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