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,9月2日结束,持续了59天,较常年偏长29天,其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均创下历史新高,成为自1961年以来的最强雨季。今年华北雨季“超长待机”,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:2025年春季以来,赤道太平洋持续呈现“西暖东冷”的海温异常分布,这种海温配置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,进而推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,为华北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水汽和降水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偏北:在全球变暖影响下,副高北界向高纬度拓展,为副高北抬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。今年7月以来,副高整体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偏西偏北,尤其是7月,副高脊线位置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北水平。这使得低纬暖湿气流沿副高外围源源不断向北输送至我国北方地区,与高纬地区南下的冷空气相结合,导致华北等地降水异常偏多。台风活动的影响:天气尺度系统对华北降水起到重要增幅作用,北上台风与副高配合可导致极端降水事件。今年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通过远距离输送水汽,间接影响了华北的降水,使华北地区的水汽条件更加充沛。地形因素:京津冀地区西倚太行山脉、北靠燕山山脉,呈“西北高、东南低”的阶梯状格局。当暖湿气流向北推进时,受山脉阻挡强迫抬升,一方面通过绝热冷却促进水汽凝结,另一方面可能在山前形成辐合中心,促进对流发展,从而形成降水,这种地形抬升效应与天气系统配合,进一步放大了降水效率。
|
|